2020-03-06
2020年3月3日上午,阳春三月、万物复苏,在全国人民英勇抗击新冠肺炎的特殊时期,暨南大学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院长、长江学者、国际免疫学中心主任,尹芝南教授于2020年3月3日莅临百盛(广州)生物制品有限公司。
尹芝南教授
尹芝南教授团队在免疫功能评估方面的研究有着非常好的基础,主要研究方向为γδT细胞的分化发育及其在肿瘤免疫、肝炎和肠道菌群调控中的作用;以“首席科学家”身份承担国家科技部“973”项目以及牵头人身份承担国家科技部“863”项目。
在公司总经理谭瑞政的陪同下,尹芝南教授先后参观了百盛生物的细胞实验室、理化实验室、GMP生产工厂,听取了公司立足于生物医药转化、积极打造大健康生物医药产业的宏伟愿景,对公司在免疫组化、分子病理、特殊染色、化学发光检测等领域取得的成绩表示认可,将积极牵线暨南大学生物医药相关技术的产业转化。在抗击新冠病毒(2019-nCoV)的战役中,百盛生物着力于新冠病毒(2019-nCoV)血清IgM和IgG抗体试剂研发,取得积极进展,效果喜人。
目前2019-nCoV检测主要是核酸检测,核酸检测由于咽拭子样本采集的局限性造成约50%的假阴性,从而导致核酸检测结果与临床症状、影像学检查不相符,很多情况下需要反复采样反复检测才能检出阳性,给2019-nCoV感染诊断及防疫防控带来巨大的影响和挑战。
鉴于上述情况,2020年3月4日,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 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(试行第七版)》,明确指出了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 抗体和IgG抗体阳性;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恢复期较急性期4倍及以上升高,是新冠病毒确诊指标 。
2019-nCoV感染机体后,免疫系统对病毒进行免疫防御并产生特异性抗体,IgM 是初次免疫应答中最早出现的抗体,在病毒感染过程中 IgM 首先出现,但持续时间不长,可提示现行感染或新近感染;IgG 是再次免疫应答产生的主要抗体,提示病情进入恢复期或存在既往感染。IgM 、IgG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,减少漏诊,与核酸检测的假阴性相比,IgM 、IgG抗体血清学检测的标本来源于外周血,血清或血浆标本,其采集和保存简单易行,且抗体在血清标本中的稳定性也很好,从而提高了检测的临床敏感度。因此,2019-nCoV 的IgM 、IgG抗体血清学检测与核酸检测是很好的互补检测手段。